1月27日,記者從廣東省航道事務中心獲悉,2022年,該中心計劃完成投資7.4億元,全面推動航道建設,加強儲備項目研究,加快崖門出海航道二期、礬石水道航道一期等工程建設進度,推進智慧航道建設,智慧航道(一期)項目計劃于年內通過竣工驗收,并適時推進智慧航道(二期)項目立項工作。
2021年,廣東省航道系統在廣東省委、省政府和省交通運輸廳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,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務,實現了“十四五”良好開局。在維護航道暢通方面,該中心全年共完成高等級航道測量510公里,航道疏浚300多萬立方米。結合轄區航道實際,提升東莞水道(南閣大橋-道滘糧所)維護等級,調整了海安航道維護等級,全省內河千噸級航道維護里程達到1402公里。維護管理公用航標4290座,航標檢查、保養、調整、修復約35.6萬座次,航標維護正常率達100%。在西江、湞江、仙村水道等航道增設航標和指路牌共48座,更新改造西江、東平水道、虎跳門水道、南北臺水道等航道航標108座。修訂了《船閘運行維護管理辦法》,重點加強北江船閘運行監管,全年通航保證率達98%以上。
在智慧航道建設方面,智慧航道(一期)項目已基本完工。全系統累計完成15154座航標遙測遙控改造和數據對接。已有53座橋梁凈高監測終端投入使用并接入“粵省事”,166座處于試運行。北江船閘調度系統于2021年4月份基本建成并投入試運營,船舶平均待閘時間從以往的兩三天縮短至約6個小時,過閘效率大幅提升。
2022年,該中心將貫徹落實《“十四五”科技發展規劃》,加大船閘管養技術研究,開展基于5G+北斗高精度定位的無人機艇協同智能測繪創新示范。持續強化航道常態化預防性養護,落實好重點區域、重點時段的保通航措施,確保西江、北江和其他重要航道暢通運行,不斷提升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暢通水平。